智慧城市CIM平臺
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由于各行業、各部門間數據孤島,智慧化程度難以進一步提升。而圍繞著城市基礎設施的底層公共數據,各部門、各行業不但大量重復性投入建設,而且無法形成完整數據,難以發揮應有價值。CIM平臺作為智慧城市的數據庫,是BIM、GIS、IoT的融合,既可以存儲城市規模的海量信息,又可以作為云平臺提供協同工作與數據調閱功能;同時與物聯網IoT、大數據挖掘、云計算等技術的結合,還能提供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集成管理系統。
博超公司于2019年推出"智慧城市CIM平臺",旨在打造智慧城市建設管理新模式,促進BIM、AI、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GIS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管理的融合,推動城市管理“從粗放向精細、從被動到主動、從治標向治本”的轉變,實現整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智能化、在線化、數字化、自動化轉變,并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創造市民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力量。
平臺能夠集成城市各類現狀、規劃和建設數據,接入城市運營大數據,集數據展示與管控、輔助決策分析、自動化審批審查功能于一體,并與現有相關業務系統無縫銜接。自主研發的三維CIM引擎基于WebGL技術,實現了海量BIM模型數據與地理空間大數據的集成加載與流暢調用,支持所有常見三維BIM軟件格式及傾斜攝影等三維影像數據導入,并提供API支持第三方應用。支持多終端訪問BIM模型、GIS數據,用戶無需安裝BIM軟件,即可直接查看BIM模型的完整信息,高效便捷的使用BIM數據,進而和各自業務系統集成。



平臺主要架構如下:

平臺架構圖
博超智慧城市CIM平臺,是由CIM城市數據中心、CIM數字化移交平臺、CIM物聯網中臺、CIM智慧應用等板塊構成的完整的城市大數據、智慧化管理體系,具有“智慧城市頂層平臺、自生長數字孿生城市、跨行業大數據融合、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城市數據共享互通”等技術特點。
(1)CIM技術標準體系建設
在滿足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建立各城市CIM及物聯網標準規范,實現平臺數據自更新、城市自生長,支撐平臺落地。
(2)CIM基礎設施建設
布設平臺存儲設備、安全設備、網絡設備,建立平臺數字指揮中心,為平臺建設奠定硬件基礎。
(3)城市數據集成
通過新建或向相關部門收集,匯集相關城市建設管理數據,主要包括已建或在建的城建項目以取得的基礎數據成果,如探地雷達探測數據、衛星數據、BIM模型數據、GIS數據傾斜攝影數據、業務數據、城市基礎設施物聯網數據、攝像頭影像數據、大氣水體物聯網數據。
(4)CIM時空大數據中心
構建城市信息模型(CIM)時空大數據中心,實現海量CIM數據的高效加載瀏覽及應用,匯聚二維數據、BIM模型、傾斜攝影、白模數據以及視頻等物聯網數據,實現歷史現狀規劃一體、地上地下一體、室內室外一體、二三維一體、三維視頻融合的可視化展示,提供疏散模擬、進度模擬、虛擬漫游、模型管理與服務API等基礎功能,構建智慧城市的數據大腦。CIM時空大數據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物聯網中臺:匯集接收各類傳感器傳輸的業務數據、爬蟲數據、埋點數據、日志數據、外部數據等,建設物聯網數據中臺有利于數據治理、數據清洗、數據篩選、數據存取、調度管理、專題分析后上傳至CIM數據中心,可用于監測識別、實時告警、態 勢分析及決策支持。
②數字化移交系統:將各類數據從外部數據源導入(清洗、轉換)數據中心,以備計算、分析,完成工程項目從立項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數字模型移交,實現工程項目全過程智慧管理,建立智慧城市數字底圖。
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利用數據集成和可視化等技術手段,將數據中心中存儲的工程數據、廠商數據、維護數據及實時監測數據等數字化成果集成管理。
③數據管理系統:針對CIM平臺所涉及的各類數據、模型、圖檔及完整數字化工程進行管理。以數據庫代替模型作為信息的承載體,實現全生命周期工程數據的匯聚、處理、存儲、管理、治理與交換。通過系統軟件應用,實現信息、數據與業務的緊密集成。
④CIM圖形引擎:是解決平臺場景構造、對象處理、場景渲染、事件處理等問題,以高效的方式組織平臺CIM圖形利用,使其規格化和最佳化,滿足平臺運行的可靠性、兼容性、易用性、擴展性,完備性、容錯性。

(3)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應用
面向政府與城市管理部門,基于各類設施實際情況的智慧城市應用,如智慧軌交、智慧應急、智慧排水、智慧路網、智慧停車、智慧管網、智慧設施、智慧消防、智慧小區、智慧園區等。
博超公司秉承“基礎設施大數據與政務民生大數據相融合的創新型深層次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理念,以智慧城市CIM平臺為核心,為城市構建一個統一的數字化、透明化、協同共享的城市數字底板,為既有的各智慧應用系統提供全息城市場景與數據支撐,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